留学生的狂欢,主妇的噩梦,深度拆解日元暴跌背后的真相
东京银座的LV专卖店门口,程女士盯着手机上的排队号码叹了口气:“排一小时了,还没进店。 ”她清晨10点半就来等候,但店外早已蜿蜒着百米长龙。 队伍里普通话、粤语、英语交织,导购举着“支付宝优惠”的牌子穿梭其间。 程女士看中的一款手袋,按当天汇率折算比国内便宜3700元,“相当于白捡一张东京往返机票”。
2024年7月,日元兑美元汇率击穿160心理关口,7月3日更暴跌至161.98:1,创下1986年12月以来近38年最低纪录。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紧急喊话“将采取果断行动”,但市场毫不买账,这已是年内第三次口头干预,而前两次动用9.8万亿日元资金的实弹干预,仅让汇率反弹了不到两个月。
美联储死死按住利率在4.25%-4.50%区间,鲍威尔甚至拒绝暗示9月可能降息。 反观日本央行,3月刚结束负利率时代,却只敢把利率从-0.1%微调到0-0.1%,被市场嘲讽为“形式主义加息”。 行长植田和男在7月发布会上的表态,当全球期待他释放加息信号时,他却回避了时间表。 交易员们瞬间读懂了潜台词:日本根本不敢真加息!
日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5%,核心CPI却连续33个月上涨,陷入典型的“滞胀”困局。 更讽刺的是,日本政府国债规模已达GDP的264%,若加息1%,政府利息支出将暴增3.7万亿日元。 难怪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泉川友树直言:“日本正被自己发明的安倍经济学反噬”。
在东京秋叶原电器街,刚毕业的大学生佐藤健指着标价38万日元的顶配MacBook苦笑:“这是我月薪的1.3倍。 ”由于日元贬值,这款电脑半年涨了11万日元,相当于日本应届生平均月薪的40%。 帝国数据库的调查更显示,2024年秋季日本将有超1万种食品涨价,一公斤美国牛肉突破8000日元,普通家庭年均支出激增10.6万日元。
但另一边,中国留学生林薇在京都兴奋地计算着账本:“私立大学年学费120万日元,现在只要5.6万人民币! ”而在2012年,这笔钱需要10万人民币。 还有中国投资者,某浙江商人刚斥资3亿日元抄底大阪民宿,“相当于比三年前省了1400万人民币”。
2024年1-7月访日游客突破2107万人次,较疫情前激增34%,中国游客量暴增147.8%。 大阪心斋桥药妆店贴出“微信支付享95折”海报,北海道温泉旅馆为抢中国客源开出双倍工资。 三越百货的免税销售额飙升至633亿日元,奢侈品柜台挤满代购,一款限量腕表到货10分钟售罄。
日立、佳能等出口企业笑纳汇率红利,日元每贬值1日元,利润自动增加0.5个百分点。 但东京电力公司却欲哭无泪:汇率每跌1日元,燃料成本暴涨330亿日元。造纸巨头日本制纸更惨,每贬值1日元就损失8亿利润。 这种撕裂直接反映在破产数据上:2024年4-9月日本企业破产数达3141家,其中27%直接归因于进口成本飙升。
为阻止汇率滑向深渊,日本年内已抛售9.79万亿日元外储干预,相当于清仓了620亿美元美国国债。但这引发美国财政部强烈反弹,6月美国突然将日本列入“汇率操纵监测名单”,被市场解读为对抛售美债的警告。 日本央行外汇事务主管神田真人的离职,更被视作政策失败的替罪羊。
此刻站在东京新宿的十字路口,能同时看到两种现实:东侧百货商场挤满抢购爱马仕的中国游客,西侧超市里主妇们反复比对牛肉价格标签。 汇率显示屏上闪烁的161.98数字,既点燃了旅游业的狂欢盛宴,也灼烧着普通日本家庭的餐桌。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