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实战化!“机甲战士”扛机枪突击,负两箱弹药上高原
哥几个聊点新鲜的?昨天刷到个视频差点惊掉手机——咱们高原演习里有个机枪手,背着俩铁疙瘩弹药箱,手里端着机枪在石头山上蹦跶,跟玩似的。等镜头拉近才发现,好家伙,身上穿着银光闪闪的机械外骨骼!这玩意儿要搁十年前,我估计得当成科幻片截图发朋友圈。
记得前年去朱日和看演习,那时候机枪手还得找帮手扛弹药。有个四川籍的小战士跟我唠嗑,说背两箱子弹爬六楼,中途得歇三次,汗能把防弹衣浸透。现在倒好,单兵外骨骼一上,30公斤的装备愣是像挂了个公文包。您猜怎么着?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这玩意儿能让战士体力多撑俩钟头——要知道在那地方喘气都费劲,这简直是给人体装了涡轮增压。
说到这外骨骼,我专门找当装备参谋的朋友打听过。人家说现在用的碳纤维骨架,重量轻得跟钓鱼竿似的,可承重力能吊起小轿车。最绝的是膝盖那个助力装置,战士蹲下去装弹夹的时候,能感觉到有股巧劲儿往上托。上次听高原部队的老班长说,新兵背着弹药箱爬坡,膝盖不抖了,呼吸也顺溜了——您说神不神?
不过这玩意儿可不便宜。听说单套造价八十万美金,够在县城买套房了。但人家军工同志会算账:一辆99A坦克才两千万,按一个机枪班十个人算,全配齐外骨骼才八百万,能省下三辆步战车的维修经费。最逗的是研发团队还偷师快递小哥的电动三轮车电池技术,把这玩意儿改造成-40℃都能工作的狠角色——您说这是不是咱们的“土味智慧”?
美俄那边咱也得唠唠。老美那个HULC外骨骼,看着唬人,结果在沙漠里趴窝四小时,工程师急得直薅头发。俄罗斯的“勇士2”倒是便宜,可续航跟手机似的,充一次电能打个盹儿。咱们的工程师倒好,直接把柔性电池塞进外骨骼,据说充电五分钟能跑半程马拉松——您说这算不算军工版的“弯道超车”?
当然咱也得琢磨琢磨不足。上个月跟研究所的博士吃饭,他说现在这外骨骼还缺个“最强大脑”。要能跟士兵脑电波联动,自动调节助力模式,那才叫真智能。听说他们正在试验用纳米金线做传感器,以后说不定能感应到士兵心跳加速就自动开启防爆模式——您说将来会不会发展成变形金刚那种?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件事。去年在喀喇昆仑碰到个老班长,他指着帐篷里的旧军用水壶说:“当年我们扛着四箱弹药冲山头,现在娃娃们穿铁甲打仗。”这话听着扎心,可转头看见演示场上二十来岁的小战士,穿着外骨骼扛着机枪跑圈,那劲头比他当年还足——您说这算不算最好的传承?
对了,最后问问大伙儿。要是您参军,愿意试试这外骨骼吗?觉得是高科技噱头,还是真能救命的宝贝?欢迎在评论区唠唠。顺便说句掏心窝子的:看着咱们军工从仿造苏联装备到现在领跑全球,我这当老军迷的,比中彩票都得劲!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