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积压困境,特朗普求助中国遇阻:先解决这问题再谈合作
这个秋天,美国中西部的风里没了丰收的味儿,全是化不开的焦虑。金灿灿的大豆堆得跟小山似的,粮仓眼看就要被撑爆,可农场主们脸上,哪还有半点笑模样。以前最大的买家说不见就不见了,农户们只能干瞪眼,看着一年的血汗成了卖不动的累赘。
这事儿从五月就开始不对劲了。中国的订单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回。好不容易熬到秋收,订单干脆直接清零。大豆价格一头栽下来,连本钱都保不住,可市场上还是冷冷清清。眼瞅着一场大丰收就要变成一场大灾难,白宫那头也坐不住了。
特朗普急得亲自下场,在各种场合隔空喊话,求中国高抬贵手,恢复采购,救救这帮睡不着觉的美国农民。可他等来的不是订单,而是太平洋对岸冷冰冰的回应。中方的态度很干脆:想卖豆子?可以谈。但前提只有一个,先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税给撤了,不然门都没有。
谁的算盘谁的账单
这个条件就像一堵墙,死死地堵在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路上。中国的逻辑简单又粗暴:这不是我为难你,这是生意。你加那么高的关税,美国大豆运到我们港口的价格,比巴西、阿根廷的贵一大截,我凭什么买你的?
在全球市场上,大家都是用钱投票的,谁性价比高就买谁的。想让中国采购商放着便宜的南美大豆不要,跑来为你美国的关税政策买单?这梦做得有点太美了。这种“既想要我的市场,又想筑墙拦着我”的拧巴想法,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一边,特朗普到处放风,盼着北京能拉兄弟一把;另一边,美国国土安全部却把话说绝了,就算政府关门,加的关税一分钱都不能少。这叫什么事儿?自家农民在水深火热里,华盛顿的政策却在左右互搏,把人往死里坑。
画饼充饥可不管用
更让农民心寒的,是来自华盛顿的那些安慰,听着比秋风还苍白。在一次全国农业论坛上,农业部长罗林斯含含糊糊地说,政府正琢磨着怎么援助大家,但具体给多少钱、什么时候给,一概不知,翻来覆去就一句“在路上了”。
这种空头支票,填不饱肚子,也清不了库存。最气人的是,罗林斯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农业前景一片光明”。这话一出口,立马把农场主们憋了一肚子的火给点着了。面对亏损的账单和卖不出去的大豆,这种打鸡血式的乐观,听着格外刺耳。
就在美国豆农眼巴巴盼订单的时候,中国早就把供应链给重新盘活了。北京的反击,从来不只在嘴上。中方二话不说,直接吊销了三家美国大豆出口商的许可证。这几家公司,占了美国出口的大头,等于直接被人掐住了脖子。
这记重拳打完,中国的目光迅速转向了南美。趁着阿根廷取消出口税的好机会,中国一口气签了十几船大豆,总共130万吨。阿根廷为了拿下这笔大单,诚意给得足足的,直接免了26%的出口税。
南美国家乐呵呵地补上了美国留下的空缺。巴西和阿根廷又是扩种又是提效,跟中国建立起了稳定又靠谱的新关系。做生意讲究个连贯和稳定,一条新路一旦铺好了,再想让人家回头走老路,可就难了。
你家的后院我家的粮仓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也没闲着,通过技术升级,优化了饲料配方,大大降低了对豆粕的依赖。里应外合之下,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已经降到了二十年来的新低。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杠杠的。
最让美国农民哭笑不得的是,美国财政部前脚刚给阿根廷送去200亿美元援助,阿根廷后脚就把大豆卖给了中国。这波操作简直绝了,搞得美国农民心里五味杂陈,感觉自己彻底成了政治博弈桌上的牺牲品。
特朗普一直引以为傲的农业区基本盘,现在也开始摇晃了。在艾奥瓦、堪萨斯这些大豆主产州,原本是共和党的铁票仓,如今到处都是抱怨声。农民们的耐心,真快被耗光了。
虽然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还在帮忙打圆场,说豆农们还是支持特朗普的,只是希望政府能多给点实实在在的帮助。但这种话,在堆满大豆的仓库面前,怎么听都觉得没劲。
笔者以为
农民心里有杆秤。他们比谁都清楚,只要关税那道坎还在,海外市场的大门就关着。政府给的那点补贴,跟丢掉整个市场的损失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还谈什么政治忠诚?有农民把话挑明了:再这么搞下去,下次投票就得换个人了。
特朗普现在是骑虎难下。在关税上硬扛到底,能赢得一些人的叫好,但农民仓库里那些发霉的大豆,就是最响亮的差评。可要是现在服软,又会被骂对华软弱。
这场大豆战争,表面上是贸易问题,骨子里是规则之争。白宫想要的是中国给个面子,买点东西救急;而中国要的,是规则层面的彻底改变——取消关税,回到公平的牌桌上。
一位老农的话最实在:“别跟我扯什么国家战略,我只认我的仓库。”是啊,大豆不会说话,但它们堆在那儿,就是一种最强大的政治语言,最终会决定选票到底流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