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2023洛马遭中国制裁,F35积压450架,美军战机制造商陷

发布日期:2025-07-10 15:41    点击次数:63

2023年洛克希德·马丁遭中国制裁,F-35订单积压450架,稀土断供让美军顶级战机制造商“慢性死亡”?

午后喝咖啡的时候手机弹出个新闻,说是沃斯堡的F-35生产线又停了。有人在群里发照片,装配车间里一堆没组完的中机身和雷达罩堆成小山。气氛有点像20年前某些国产装备缺芯片时那种无奈——不过这次主角变成了洛克希德·马丁。

圈子里聊起洛马,不少老兵还记得90年代台湾刚拿到F-16A/B那会儿,美制飞机的光环几乎盖过一切。但现在风水轮流转。2020年中国对洛马下狠手,一纸“不可靠实体清单”,外加稀土出口说掐就掐。这操作放在以前谁信?但真发生了。

讲真,外行可能觉得“断供”就是贵点、麻烦点,但实际玩过装备维护的人都懂,有时候零件换个产地能把整个系统折腾瘫痪。尤其是稀土磁材这种东西,看着不起眼,没有它高温电机、雷达收发模块全都歇菜。据说一架F-35要用掉400多公斤各种稀土材料,这数字不是随便糊弄人的。

澳洲和越南确实也能挖矿,可惜精炼水平跟不上,还不便宜。有哥们做采购,说现在每吨重金属氧化物报价比疫情前翻了一倍还多,还老出杂质问题。一旦品质不过关,美国国防部验收卡得死——2023年初五角大楼直接拒收几十架新交付的F-35,就是因为电子元件批次混乱导致性能波动。

市场层面更尴尬,日本原本跟洛马谈合作搞下一代隐身战斗机(那个FX项目),结果被英国人截胡,人家BAE直接进场带队开发;韩国KAI也开始自研KF-X,把美国技术甩到一边。这种事以前根本想不到,现在却挺常见。“霸主光环”褪色这词儿突然就有画面感了。

其实早在2018年前后,美国业内就担心过供应链太依赖中国,但没人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这么狠。当时谁提风险都是开会走流程,现在可好,被按着头上课。从财报看最直观:2020年净利润率还有10%,三年过去只剩4.7%。华尔街那些分析师嘴上说分散投资,其实私底下一个劲减仓,有人甚至建议彻底剥离民用航空业务止损。不然呢?连直升机维修站都被扫地出门,还怎么赚钱?

偶尔看到行业八卦,说某些高管打算把部分工厂搬去墨西哥或者东欧,以为这样能躲开制裁影响。但懂行的人摇头苦笑,你以为换地方就灵?核心材料还是绕不开亚洲几个大玩家。而且新建产业链不是一年两年的活儿,那些工程师调试设备磨合标准,不踩坑才怪呢。有朋友亲历现场,说今年春天的新型航电模块烧坏率比去年高了一倍多,“感觉回到了十几年前刚量产那阵”。

国际客户更现实。本来欧洲空客趁乱抢单子,新加坡、阿联酋这些国家犹豫再三,也开始向瑞典萨博和法国达索抛橄榄枝。澳大利亚干脆取消卫星通信合同转投欧洲阵营,这节奏要搁前几年简直不可思议。但市场冷酷,你掉队别人立刻补位,就像装备升级一样,一步慢步步难追。

再往深处扒拉一下,还有政策层面的堵截。《反外国制裁法》出来以后,中国商务部罚款直接翻倍计价,而且限期15天内缴清,这操作够狠吧?据传内部不少法务团队天天加班写申诉报告,都快写麻木了……但该来的账还是跑不了。这种压力摊到任何一家企业头上,都不是什么轻松局面,更别提背负全球最大军火商名号的时候还被媒体盯着看热闹——舆论场上一旦失控,比什么订单损失都扎心。

有意思的是,美军自己也急啊。他们担心的不只是武器交付延期,更怕关键技术泄露或质量事故拖累作战能力。所以最近听说国防部正研究临时采购替代品,比如增购现役旧型号零件顶班,好家伙,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么?但现实没办法,只能先凑合熬过去再说……

偶尔怀疑,是不是哪天醒来发现世界彻底变样,大公司崩盘速度远超预期。不过话又说回来,洛克希德·马丁毕竟百年老店,从水上飞机一路摸爬滚打活下来,也许还能憋出啥新花样救命。但短时间内别指望奇迹出现,大概率只能硬撑等机会。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未来几年形势,我只能耸耸肩:谁知道呢,总归不会轻松就是了……

想起之前参加展会,一个退役飞行员边喝酒边吐槽:“当初我们羡慕美国货,现在他们倒羡慕咱们稳定供应链。”气氛微妙极了。今年圈子里的段子越来越冷幽默,“慢性死亡”四个字挂嘴边,但大家都明白,这是肉疼又无解的一局棋,下错一步,再牛的大厂也只能认栽。一杯凉茶下肚,只剩一句话飘荡脑海:铁板碰铁头,到底是谁先扛不住?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军事建议或定论。



上一篇:夏日激情燃爆!骑庙机车嘉年华太嗨!
下一篇:小说:落魄猴王遇位面交易,豪言壮志,唐铭助他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