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在你的印象里,除了张辉瓒,红军还捉住过哪个国民党将军?
说实话,教员才是真正的能文能武,他的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寥寥几句,气势如虹,把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大捷,活捉国民党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的精彩历史瞬间,呈现在世人面前。
可惜,鄂豫皖苏区里面似乎缺乏教员这样,甚至是陈老总这样具有文韬武略的大才、雄才,否则怎么着也要整一首“雾满双桥千嶂暗,齐声唤,牵头捉了岳维峻!”
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
1931年,蒋介石在对江西境内的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围剿”之外,还调集重兵气势汹汹地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疯狂的反革命“围剿”。
1931年3月4日,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从孝感花园出发北犯,8日进抵双桥镇。双桥镇位于湖北省大悟县澴河西岸,众山环抱,森林茂密。距红四军主力集结地三里城、大新店约五十里。红四军首长查明岳维峻三十四师单独行动,孤立无援,立即决定集中六个团的兵力连夜向南奔袭双桥镇。
9日拂晓,双桥镇战斗打响。红军的突击部队发起攻击,迁回部队则翻山越岭,向敌后猛插。敌人遭到突然攻击后,仓皇组织反扑,红四军的三十、三十一团与敌展开了争夺制高点的激战。
上午十时左右,红四军的迁回部队第二十九团占领了双桥镇西南的尖鸡岗,罗山独立团亦抵东南的小葵山一带敌三十四师陷于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周围数十里的群众,也在地方党的动员和组织下,拿着土枪、大刀、长矛前来参战,呐喊声响彻澴水两岸,场面极为壮观。
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狗急跳墙,亲自带着两团人马出镇反扑。敌人仗着飞机、大炮掩护,与红军争夺阵地,企图打开缺口,向南逃窜。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残酷。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肉搏格斗,扭成一团。
红四军发挥了近战歼敌的战术特长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干部带头冲锋、肉搏,伤亡再大都不打退堂鼓,红十师师长蔡申熙(1989年,经中央军委确定,蔡申熙作为33人之一被冠以“军事家”称号)胳膊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这场硬仗,双方鏖战了几个小时,打得难分难解。到了中午,敌人筋疲力竭,已成强弩之末,红军果断拿出预备队出击,对敌猛烈分割穿插,直扑双桥镇内,打瘫了敌人的指挥系统。这一锤子下去,敌人很快就斗志全无,土崩瓦解,被红军分割全歼,结束战斗。
这次双桥镇大捷,前后历经七个多小时,毙敌上千人,俘敌五千多人(敌人的师长岳维峻也在其中),缴枪六千余支,山炮四门,迫击炮十多门。鄂豫皖苏区的红军第一次取得全歼敌三十四师(一个师部、两个旅部、四个团、一个山炮营、两个迫击炮连)的重大胜利。
双桥镇大捷还有一个令徐向前元帅颇感惋惜的花絮。
原来红军抓住的那个肥头肥脑的敌师长岳维峻不是老蒋的嫡系,而是个老牌的陕军,当过冯玉祥的河南省府督办。一九二五年他任国民二军军长时,指挥这次双桥镇大捷的红四军的参谋长徐向前元帅是他属下第六混成旅的参谋、团副。
当岳维峻知道徐帅昔日是他的老部下时,急于保命,长叹一声,说:“蒙多多关照,只要不杀我,我答应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徐帅念在昔日的旧情,便和红四军的其他领导曾中生、旷继勋商量,决定暂不杀他,留他将来做西北军的统战工
后来,岳维峻的家属托人与在上海的党中央联系,愿意拿出几万块大洋的赎金来赎他。红军这边也同意了,提出还要再加二十万套军装。后来岳维峻的家人筹集了十万套军装和不少银圆,交给了红军。
可是就在这时情况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数,原来双桥镇大捷不久,1931年春张国焘(他当日是中央政治局的三个常委之一)受党中央的派遣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这位来自党中央的钦差大臣顿时成了鄂豫皖苏区的最高领导。张国焘比较狠,他是钱也要命也要,借口岳维峻组织反革命团体,把他给枪毙了。
徐帅晚年在回忆录里称,杀俘虏,尤其是言而无信地杀敌人的师长岳维峻,是张国焘来鄂豫皖后才有的,破坏了红军不杀俘虏的传统,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