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惊呼:解放军亮剑美军,J-11为何成为撕裂美舰主力杀器?
最近,美国方面放出一则视频,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画面里,中国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一架歼11B战斗机,正近距离拦截美军的P-8A巡逻机。这事儿不是个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歼11在解放军应对外国军机抵近侦察时,几乎成了主力。
这现象,让不少人觉得奇怪。美国那边儿也注意到这点了,他们非常好奇:中国明明有了歼16、歼20这些更先进的战机,为什么老是派歼11这样的,看起来有点“老旧”的型号去执行任务呢?
这种选择,不是简单地因为先进机型不够用。它背后藏着中国军队非常深入的考虑,包括技术保密、资源使用,还有未来部队怎么发展这些大事。
核心技术不示人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解放军要尽可能保护好歼16和歼20这些先进战机的核心技术。避免任何细节泄露出去,对未来的战场非常关键。
要知道,美军的侦察机和间谍飞机,总是跑到中国附近空域。它们不光是想收集些天气、海洋数据,更主要的是,它们会重点侦测中国的军事设施和部队活动情况。
所以,如果解放军频繁派出歼16或者歼20这样的先进战机去驱离它们,双方接触次数越多,这些战机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就越大。
一旦技术信息外泄,美国可能就会专门研究破解办法。这会严重影响歼16和歼20在未来冲突中,发挥它们原本应有的作用。
提到技术保密,歼20机身上安装的“龙伯透镜”就是个例子。从一些公开的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歼20有这个装置。
龙伯透镜是一种特殊的介质透镜,它的折射率不是均匀的。在歼20的日常训练或者非战斗场合下,这个透镜能把战机真实的雷达反射信息“藏起来”。
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技术泄密。解放军对歼20的技术保护都这么重视了,平时怎么会轻易让它出去执行驱离外国飞机的任务呢?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老兵一样能胜任
第二个原因,歼11虽然比歼16、歼20这些新飞机出现得早,但它的性能完全够用,足以完成驱离外国飞机的任务。
现在中国军队用的歼11,主要是歼11B和歼11BS等改进型号。这些战机在原版歼11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升级,综合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就拿歼11B来说,它装了高性能的机载雷达。这让它能够很快地发现目标,追踪,并且锁定。
歼11B还能进行超视距作战,也能在近距离格斗。加上先进的空空导弹,它完全能压制那些侵犯领空的外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解放军非要用歼16、歼20去执行驱离任务,那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
歼11就只能放在机库里“雪藏”起来。这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划算。
装备消耗有讲究
第三个原因,解放军需要尽可能地消耗掉歼11这类相对老旧的机型。这是装备更新的策略。
中国航空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让其他国家都感到震惊。
在早期,当歼16、歼20这些先进战机还没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为了国防需要,我们生产了很多歼11。保守估计,数量超过400架。
这其中,有不少歼11服役时间其实没几年,机体寿命还很长。
如果一直留着这么大一支歼11机群,等到未来歼16、歼20,甚至更先进的六代机、七代机都陆续服役了,这些歼11就会变成解放军空军的负担。
比如说,空军得专门安排很多人手去维护这些飞机,总不能让它们自己生锈吧?
而且,空军作战体系里的位置是有限的。一直保留歼11机群,也不利于新一代先进机型去替代旧机型,占据新的位置。
基于这些考虑,解放军才会尽量多地出动歼11去执行驱离外国飞机的任务。这样做,既消耗了数量庞大的歼11机群的寿命,也能提前解决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光是歼11,中国平时也会用歼10去驱离外国飞机。歼10的情况和歼11差不多。
它的改进型号性能足以执行驱离任务,同样需要尽可能地“消耗”一些飞行小时。同时,也能降低歼16、歼20这些先进战机的技术泄密风险。当然要趁机会多出动了。
结语
所以,解放军用歼11去拦截美军机,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多方面因素权衡后的决定。
这既保护了先进战机的核心技术,确保了未来战场上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装备的价值,避免浪费。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升级和新旧机型的顺利过渡铺平了道路。
这里面,能看到中国军队面对复杂环境的成熟和远见。他们总能用最有效的方式,达成最大的战略目标。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