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三十年 铸剑为国 白发终见母
#城市里的小众街巷#
深潜三十年 铸剑为国 白发终见母
门开了。
九十五岁的老娘扶着门框。
头发全白。
眼睛眯成缝。
盯着他看。
足足半分钟。
泪珠子突然滚下来。
嘴动了动。
没出声。
他跪下去了。
膝盖砸在青石板上。
咚的一声。
头埋在老娘裤脚边。
哭得喘不上气。
街坊嘀咕:这不是黄家老三吗?
三十年没信儿。
还以为早没了。
1. 从医者到铸剑人
他本名黄绍强。
生于广东汕尾。
医生世家。
父母皆从医。
1937年。
日军飞机炸穿教学楼。
碎玻璃混着血溅在解剖图上。
他蹲在防空洞。
怀里揣手术刀。
担架抬过缺腿的兵。
血滴在他鞋上。
那夜他摔了医书——
手术刀能缝合伤口,却缝不了国土的裂痕;听诊器能听心跳,听不见四万万同胞的亡国恨。
从此弃医从工。
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改名“旭华”。
意为中华如旭日东升。
2. 三十载隐姓埋名
1958年。
一纸调令进京。
“09工程”启动。
核潜艇绝密项目。
领导说:严守国家秘密,甘当无名英雄。
他给家里写信:
“调北京工作。出差时间长。”
未提去向。
未说归期。
连名字都改了。
户口本上“黄绍强”划掉。
从此世上只有黄旭华。
荒岛葫芦岛。
风沙狂啸。
兔子野鸡满山跑。
没外援。
没资料。
没计算机。
唯一参考是两艘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
他们拆开玩具。
对照齿轮舵机。
拿算盘计算数据。
光草稿纸能装满三间屋。
为控制艇体重心。
所有设备过磅秤。
斤斤计较。
父亲病危电报传来时。
他正跪在冰面测绘数据。
颤抖着将家书塞进炉膛。
火光映亮墙上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3. 深潜!深潜!
1988年南海。
浪高3米。
极限深潜试验启动。
美国“长尾鲨号”曾在此深度艇毁人亡。
129人无一生还。
艇员唱起《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黄旭华站上甲板。
“我要和大家一起下潜。
让毛主席看看,中国人的核潜艇能扎多深!”
深度计指向200米。
300米。
钢板咔咔作响。
最终定格极限深度。
他即兴挥毫: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国家。
4. 忠与孝的抉择
试验成功后。
他揣着泛黄地址返乡。
三十年来头回。
母亲已九十三岁。
直到看见《文汇月刊》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老人才知儿子是核潜艇总设计师。
她对全家说:
“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
黄旭华泪如雨下:
“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
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5. 功成不必在我
他捐出所有奖金。
约2000万元。
用于科研与教育。
有人劝写回忆录。
他摆手:
“功劳是大家的。
我不过多待了几年。”
晚年仍每天上班。
“只能上半天。
只做场外指导。”
临终遗言刻于墓碑: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
国之脊梁
无需喧哗
深潜无声
却撼动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