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万银发浪潮下的青年撤离:上海每3人1位老人,4年流失60万外来者
一提起上海,好多人想到的都是国际化、节奏快。可这座看似永远年轻的城市,其实早就变样了。甚至有大批年轻人正离开上海,这是为啥呢?
上海也有老龄化危机不知从啥时候起,咱们印象里繁华又充满活力的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发生变化。这变化不是简单的城市翻新,而是人口年龄结构在变,而且变得速度比很多人想得都快。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户籍居民里,60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经超577万了。这就意味着在上海街上,每三个人迎面走过,说不定就有一位是老人。这数字在全国来看都算高的,远超其他一线城市。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光老人总数多,高龄老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就像80岁以上的老人,上海现在有86万,在全国排第一。要是和深圳比,上海80岁以上老人数量差不多是深圳的17倍。
长寿本来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社会得给这么多老人提供更多服务。更麻烦的是,上海老龄化严重,新生儿数量却一直往下降。2025年上海户籍人口出生率只有5.2%,不光这样,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也明显减少。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上海,跑去其他国家。年轻人为啥离开好多人可能都奇怪,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名,优秀人才都往这涌,咋还会有这么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甚至年轻人都不愿意来了呢?其实原因挺多,而且都很现实。
第一个原因是上海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以前,上海经济支柱产业里,制造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有些行业吸纳的外来就业人口能占到六成以上。但这几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往内陆转移,这些行业岗位变少了,很多人一时在上海找不到合适的转岗机会,只能离开。
有些没走的人想自己创业,可竞争太激烈,压力特别大,尝试后最好的结果也是离开。第二个原因是生活成本太高。基本生活开销让年轻人快承受不住了,有些打工的人发现,在上海挣得多花得更多,还不如回老家待着划算。2024年全球生活成本排名,上海都进前30了。社交媒体上还出了个新玩法,专门做些看着好看但没啥营养的菜,开玩笑说卖给上海大爷大妈。
看着挺有意思,其实也能看出实际情况。生活成本这么高,一些打工的人就更不想在上海扎根了,毕竟挣得多花得多,到手也没剩啥钱。外来打工的人日子不好过,老上海人也不轻松。虽说不少人手里有点老一辈留下的家底,但在房价一直涨的大城市里,想过得好也难。有些家庭条件没那么好的上海年轻人,甚至把房子卖了,带着钱去二线新一线城市生活。
这就说到第三个原因了,上海周边城市群崛起也影响了年轻人。不像北京周边有所谓的环首都贫困带,上海周边围着长三角最富裕的城市群。南京、杭州、苏州、宁波这些二线城市,这几年发展很快,企业多,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还低,更吸引人。反正都是过日子,为啥要选压力大的上海,去其他城市反而更舒服。上海也在积极改变其实面对这些问题,上海也在做出改变。早在2005年,上海就提出了独特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和机构养老为辅,后来很多城市都学上海这个模式。
除了这个,上海还在尝试新的养老办法。比如之前推出的趸租政策,这个政策鼓励60到75岁身体还不错的老人,把市中心的老房子交给国企出租,自己搬到郊区环境更好、有电梯的新建商品房住。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市中心老房子的居住问题,又给上班族提供了离市区更近的租房房源,还能把郊区新房库存盘活。老龄化也不全是坏处,上海老人退休金高,消费能力也强,这就带动了银发经济发展。除了基本生活开销,他们在文化娱乐、时尚、保健和电子产品上的消费也不少。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上海也在努力建设,争取实现多赢。
其实上海老龄化成为大家关注焦点的时候,不妨看看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看看深圳是咋保持年轻活力的。深圳和上海形成鲜明对比,深圳人口结构很年轻,外来人口一直在增加。能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圳有独特的产业结构,一直在吸引年轻人才和劳动力。
而且深圳人口管理也很务实,来的人多,但留下的少。深圳的经验,上海真挺值得借鉴的。比如说政府给创业补贴,减轻创业人员压力,给年轻人才优惠政策,重点解决住房这类大支出等等。让老人能安安稳稳养老,年轻人能施展才华,这样城市就能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
结语上海老人多,年轻人逐渐往外走,这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太担心,但也不能不管。眼下吸引和留住年轻人,让城市充满活力,还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不过具体咋做,还得结合实际情况,这方面当地政府可能更有经验。还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也别太焦虑,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