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生产线巴基斯坦真拿不史书凌轩阁的动态
歼生产线巴基斯坦真拿不史书凌轩阁的动态
“歼-10生产线?这次,巴铁真别想了!”
你说,歼-10这飞机火不火?火!巴基斯坦空军从第一批接收歼-10CE开始,小到飞行员,大到指挥官,集体排队夸它好用。一场印巴空战过后,歼-10CE压着印度“阵风”战机打得对方直冒冷汗,巴网友更是狂刷评论“能不能把生产线也搬来,咱自己造?”但东大(中国军工)却掷地有声“飞机给你,技术没有!” 差点给巴人民一瓢冷水泼透。这是怕巴铁了吗?当然不是。
背后原因,得从一次“心碎经历”说起那就是彩虹无人机的技术泄密风波。当年,东大怀着无比真诚,把彩虹-4无人机技术倾囊相授,从飞控代码到精密光电参数,这简直是“军工界的裸奔贡献”。结果呢?没多久土耳其就复制了一款叫“安卡-S”的无人机,不仅性能参数惊人一致,最离谱的是,研发周期只有18个月。紧“安卡-S”直接杀进中东市场,视频宣传片中无人机精准打击场景刷爆各国防务圈。沙特、阿联酋本来口头已经聊定的订单,掉头全跑去找了土耳其。东大无人机市场份额一夜之间由75%骤降到28%,可不仅仅损失了客户,更丢掉了最核心的“信任”。
这还不算最扎心的!别以为吃一堑长一智,某些老问题还是重复了。枭龙战机合作中,巴基斯坦又把Block 1版的KLJ-7雷达测试数据送给了土耳其,结果后者飞快研发出“可汗”战机。好嘛,不止抢了缅甸等潜在客户,一度动摇枭龙后续型号的市场前景。利润丢了,技术外泄了,坑的还是中国。
东大军工终于悟了飞机可以卖,但核心技术就是家传宝贝,不能乱借! 尤其是像歼-10CE这种指标吊打一票对手的“准四代”战斗机,电传飞控和综合航电这样的“护城河”,哪怕一个小口子都不能漏。真要给了全套生产线,指不定几年后市场上就冒出个“巴铁版高仿歼-10”,还打中国原版的价格战,“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事谁受得了?
东大也不是一刀切。跟巴基斯坦的合作模式早就升级了。比如建歼-10区域维护中心,给巴方工程师做技术培训,确保战机90%出勤率。还有其他智慧操作,比如卖“翼龙-2”无人机时只开放使用端口、不转让核心代码,或者给沙特“激光防空系统”配套完整指挥链,实现体验感拉满但不触底层技术。诸如此类,“用技术帮你强,但不割自己的根。”
最后奉劝一句想拿刀能给,想拆炉子?没门!东大吃过的亏,不会再给任何人翻牌机会。技术是“命根子”,保住科研成果,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