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再获订单!红旗-16击退韩国,赢得马来西亚十亿美元合约
印尼一旦正式签了“阵风”订单,连早些时候订购的第一架“阵风”飞机也下线了,外头一直期待的“印尼歼-10CE军购”自然就被搁置一旁了。不过,崛起的中国军事产业,逐渐影响到邻近国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几天关于马来西亚考虑采购红旗-16的消息,再次成为焦点。
▲红旗-16在印巴空战里表现得挺不错的,显得挺有份量的。
据“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8月14日报道,马来西亚国防部秘书长和本地军工企业代表已经和中国供应商进行了会谈,目前双方正就LY-80(红旗-16基础出口版)展开深入商谈。同时,马来西亚还与这几年声名鹊起的韩国“天弓Ⅱ”接触过。据说,“天弓Ⅱ”借鉴了俄罗斯S-350的设计理念,确实挺有看头,不然也不会在中东地区连续获得订单。不过,考虑到价格问题,马来西亚不可能花三十多亿美元购买“天弓Ⅱ”,所以选择了价格更合适的LY-80,而不是最新的红旗-16FE,主要目的就是想节省点开支。
▲早期的红旗-16A和后续的红旗-16F之间差距还挺大的哦。
这几年,马来西亚的经济算是慢慢好起来了,用在进口先进武器上的开销也微微增长,每年大约在10到12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分配到不同兵种,再想靠这点钱投资30亿美元买“天弓Ⅱ”,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了。实际上,马来西亚到现在还没有装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防空系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资金实在吃紧。早在20年前,马来西亚就打算采购两个营的KS-1防空系统,当时中国的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也答应,还赠送“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完整技术包。可是,这份由当时马来西亚副总理拉扎克表示“原则上同意购买”的协议,最终没能落实,只买走了一点点“飞弩-6”。
▲KS-1其实就是红旗-12系列的出口版本。
2016年10月,经过多年的角逐,中国造船工业终于赢得了马来西亚的军购大单,向对方出口了总共18艘濒海任务舰。不过,首批4艘交付完毕后,马来西亚就放弃了在本土建造剩下的14艘的计划,现在正和土耳其进行谈判,打算采购后者出口的巡逻舰。这次军购背后藏着不少猫腻,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价格挺高。那4艘700吨级别、装备30毫米机炮的军舰,原本报价要2.64亿美元,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降到2.05亿美元,平均每艘大概超过5000万美元。
▲面向马来西亚出口的濒海任务舰
二、濒海任务舰的本土化进展陷入了舞弊丑闻。在四艘军舰顺利交付的第二年,当时的马来西亚前海军司令和国防部长被指控在濒海任务舰采购案中存在舞弊行为。因为马来西亚已经为这个项目支付了不少钱,后续的调查就不了了之,但继续购买中国的军舰的事,也就难以推进了。三、性能方面有限制。从2021年的角度来看,700吨级的军舰去执行主要巡逻任务,显得非常吃力,这也是后来竞标时马来西亚把吨位提高到2000吨的原因所在。
▲马来西亚放弃后续的订单,确实让人觉得挺可惜的。
在南海局势变得不那么稳定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争端虽然没有表现得很激烈,但当时菲律宾已经准备迎回美军,部分国会议员公开表示,“目前南海局势不太适合再次采购中国舰艇”。总之,马来西亚对引进中国武器的态度挺谨慎的,既要价钱不要太高,又要性能不错,同时用在的领域也不能太敏感,而LY-80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实际上,早在2014年,马来西亚就曾计划花10亿美元买LY-80和相关生产技术,但后来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放弃了。这次红旗-16系列在巴基斯坦的建树,让马来西亚可能又心动了,所以才出现了眼下的这幕。
▲红旗-16原本是为满足国内需求量身打造的专属防空武器,出口方面的表现其实并不算出众。
要这么说的话,印巴战争一结束,大家关注的焦点还在歼-10CE和红旗-9BE上。可说实话,歼-10CE价格挺高的,技术也挺敏感,出口难度大得很;而红旗-9BE已经卖给了不少国家,想要新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反观性能也许稍微逊色点,但经过实战验证的“枭龙”和红旗-16,反倒更容易拿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