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换来的战术:应对敌人手榴弹并回扔的有效方法
在密集建筑区域进行的战斗中,不同型号的手榴弹均展现出显著的效能,特别是杀伤型手榴弹与白磷手榴弹。杀伤型手榴弹能释放出数千枚高速且锋利的弹片,这些弹片在15至20米的范围内四处迸溅,若是在室内,甚至会在墙壁上反弹,即便佩戴了头盔和防弹衣,四肢也难以幸免于难。
破片体积微小,一旦刺入肌肉,其能量与速度迅速减弱,因此常常滞留在肌体内部,导致形成盲管伤。通过对440例钢珠破片伤员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盲管伤的比例高达72.3%,而贯通伤的比例仅为15%。此外,那些在近距离遭受攻击的人员,往往会在多处受到伤害,从而使整个伤情变得更加严重。
白磷制成的手榴弹在35米的距离内会释放出众多闪耀着光芒、冒出浓烟的磷粒,这些磷粒一旦附着于皮肤,便会持续向肌肉深处渗透,且肉眼难以察觉。这些磷粒在肌肉中持续燃烧,直至生命活动停止。在封闭且狭窄的空间内,白磷手榴弹产生的烟雾甚至能导致人窒息。同时,强烈的震动和爆炸声还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听力受损,但通常能迅速恢复。
所以,每位战士都面临着一个战术层面的难题,那就是面对飞来的手榴弹,如何应对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要知道,手榴弹的爆炸时间仅有3到4秒,而如果对方是个经验老道的对手,他可能会在投掷前拖延一秒或两秒。
面对如此生死攸关的瞬间,仅有两秒钟的时间,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定会惊慌失措,愣愣地注视着手榴弹直至其爆炸。然而,经过严格训练且拥有丰富战场经验的老兵,他们毕竟阅历丰富,能在短短两秒内迅速作出反应。若手榴弹落在三米之外,此时想要跑过去捡起并反扔回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只能先确定手榴弹的落点,然后朝着手榴弹的方向卧倒,张开嘴巴,以防止震破耳膜。
若手榴弹掉落距离不足1米,则需鼓起勇气,将其掷回。如此近的距离,即便手榴弹爆炸,背对爆炸方向也无能为力。若能迅速抓起手榴弹掷回,生存几率将有所提升。若敌方拉开发火栓后立即向你投掷,你将有足够的时间将其掷回。若选择趴地不动,敌方可能会继续投掷第二颗手榴弹,那时只能冒险一试,成败未可知。
将反弹回来的手榴弹,必须按照敌人投掷的方向反掷回去。由于没有时间进行深思熟虑,依据视觉残留的印象沿着手榴弹飞行的轨迹投掷,会更加简便。同时,在遇到木柄手榴弹时,还需仔细观察敌人的动作。操作木柄手榴弹的步骤如下:首先,需拧开位于弹柄下方的金属弹盖;接着,将拉火环抽出;若在较远距离,或许会将拉火环套在食指上直接投掷;而在室内环境中,则需先用手抽出拉火环,待其点燃后再进行投掷。
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我们需估算从拔出拉火环至将其抛掷的整个过程。若手榴弹滚至我们面前,则拾取它将更为方便,而且将其反手掷回也会变得更加简单。手榴弹碎片飞得虽快,但因其轻盈,动能迅速减少,有效射程仅限于25米。砖块、沙袋、家具、门以及床垫等物均能显著削弱其破坏力。众多士兵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告诉我们,若有机会躲避,切勿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