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查现代汽车工厂,黑工大量被带走,本地工人工资受影响
美国佐治亚州的现代汽车工厂最近摊上大事。移民局带着执法队伍突然杀到厂里,一口气带走了四百七十五人,有的非法入境,有的签证早过期了,还有些拿着旅游签证在那里打黑工。工厂气氛一下子紧张得能拧出水来,流水线直接停工,七十六亿美元的投资差点被掀了锅。
真要说抓廉价劳工,这事儿可不新鲜。现代汽车为啥不用本地工人?理由很简单——便宜,还好使。在佐治亚最低时薪七块多的时候,这些非法劳工能拿多少?有时候连最低工资都捞不上。对于企业来说,这简直是上上之选:省钱、保利润、成效高。表面上看,似乎企业用这种操作,能把车卖便宜点儿。但实际上,老百姓等来了号称高性价比的好车,可背后的就业、产业链稳定、社会公平,全都悄悄被算进了别的账本里。
出了事,韩国外交部立马跳出来喊冤,说这投资得保护,说企业有合法权益。可这场面,怎么看也不像光明正大的用工能理直气壮。要不是工厂里用的人来路不正,移民局能蹲守一个月,几百人一网打尽吗?现代靠低成本运营工厂,是全球主流打法,哪里工资贵就想法子用临时工、外包、甚至黑工。这招虽然让企业利润越来越好看,可工人和普通消费者,就像被压瘪的面团,捏来捏去都不痛不痒,到最后一锅烙饼还得自己吃。
实际上,现代不是第一次让人抓着小辫子。早在2019年,在美国的供应商工厂里就被曝雇佣童工,这下风头正劲,电动车新工厂又出乱子。美国这边想拉动本地就业,一面甩补贴、一边狠查工厂,就是想强行让企业留下本地饭碗。没错,谁也不傻,招人得按规矩,钱也得花到实处。可企业算盘也精得很,他们瞄准的,是全球最便宜的劳动力。你出政策,我钻空子,闹得全美最大的新产业基地一夜快成了空城。
查得紧,也不是只查装车的那一块。配套的电池厂也没落下。美国对电动车产业链盯得死死的,一边催车厂加快速度投产,一边挥着大棒查用工,搞得企业如履薄冰。这事说到底,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企业想省钱,政府想保就业,消费者想买高性价比,但这三角关系一旦崩了,受累的总是那群买车的小老百姓。想买现代的纯电车,起亚的热门新款,甚至别的品牌,也许就得多掏腰包了。因为生产线停了,交付慢了,工厂罚了,损失还不都得摊到车价里?
再回头看这场风波,佐治亚州本地人怒了,说自家工厂却被外来的劳工抢了饭碗,正常工作工资水平都被拉低了。非法劳工也没好到哪儿去,被抓了就遣返,留在美国每天都提心吊胆。企业更是前怕官员后怕舆论,连夜开会研究对策,财报上早划了风险。看来“全球化”这碗饭,确实没那么容易吃。
有人觉得现代用工的套路是全球通行,都在斗智斗勇。可别忘了,这次事件对产业格局的影响,远远不止工厂本身。放在中国人熟悉的语境里,这就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前线停工,配件厂也慌乱,后端供货说不定也要断了链。一环扣一环,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等轮到大家真正有感的时候,发现买车价格早就偷摸涨了一茬。
关注还不止这些。美国这回查得严,摆明了是要“本地化生产”,让美国工人有工作,税收留下来,这跟企业的全球化利益短兵相接。一个想省钱,另一个想保蛋糕。企业低头了,成本就高了,产品马上就变贵;企业要硬刚,法律和查处就跟上,车厂不得不配合。两面都难,消费者只会发现,车越来越贵,等待时间越来越长,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有意思的是,韩国那边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既然投资大,按理说应该合规用工,招聘公告、工会监督、合规审查,招到外籍劳工也能文件齐全。可现实不是这么回事,全球跨国企业玩得转,大到监管都琢磨不过来。早些年日本、德国的知名车企,不也玩过类似把戏吗?只要能省一分钱,就恨不得一拆八拆,什么供应外包、临时工、小时工,轮着花样上。
你说企业用人讲效率,本没错,但如果踩线走钢丝,迟早会失足。工厂开业一片红火,转头一查就成了定时炸弹,利润表上多赚的钱,转瞬间就赔进了官司和媒体口水里。说白了,车主图便宜,其实也得承担这些隐形成本。生产线一停,交车拖延,二手保值率跟着跳水,兜了一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电动车、自动驾驶什么的被说成“朝阳产业”,到底能不能带来三方共赢?光靠打口号是没用的。企业要想真做长期打算,本地政策得守,全球标准也要顾全。以佐治亚州工厂为例,企业前脚刚签完补贴协议,后脚黑工被查,这消息传回韩国,投资方就浮想联翩,问责不断。美国民众也不是吃素的,本地工人喊失业,政客也得找“替罪羊”来安抚选票。一场检查牵扯出多少利益交错,有钱的想省事,没钱的要饭碗,普通人买车想省点钱,最后全卡在“看不见的手”里。
其实,这样的故事全球到处都有。东南亚工厂夜班通宵不断,墨西哥小镇成了制造重地,每一个全球品牌的背后,都是无数低工资工人拼死拼活搞生产。只是这一次,被美国查了个现行,行业遮羞布直接撕掉,企业“降本增效”的手法毫无遮拦地暴露了。
大家常说,买车要货比三家,但谁想到,搬开车标和价格,还有一摞移民执法、用工规范、工会谈判的账本。真正的性价比,早就不只是买哪个配置多一点、哪个动力多一点,而是谁在背后偷偷动了刀子。这次佐治亚的突袭,就像有人把锅盖揭了,锅里是啥,大家心里有数了。
打工的人想守规矩,可未必有机会。跨国大厂想走捷径,可羊毛薅到尽头,风吹草动全都失色。美国佐治亚的这场大检查,说清楚了,省钱的好事儿,不会永远风调雨顺。
你以为买到手是辆好车,其实这背后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