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从火爆到无人问津,豌豆荚、应用宝等应用商店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09-11 18:52    点击次数:126

还记得当年电脑上必装的“91助手”和“豌豆荚”吗? 2025年8月28日,91手机助手正式关停。 这则公告,瞬间唤醒了无数人的记忆。 曾几何时,这些第三方应用商店是安卓手机玩机的标配,如今却集体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们真的不好用了吗?其实未必。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手机厂商对系统生态的重视,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用户可能都遇到过类似情况:从非官方渠道下载应用时,系统会提示“该应用未经验证”或需要多次授权确认。这类设计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复杂度。

这种体验上的差异,客观上引导用户更多使用系统内置的应用商店。华为、小米、OPPO、vivo等硬件厂商逐渐意识到应用分发生态的重要性,开始借鉴成熟模式,通过优化自有商店功能与服务体验,构建一体化的软硬件服务体系。

终端厂商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他们直接参与操作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基于设备安全与用户体验的考量,厂商可在系统层面设定应用安装策略。这种机制虽然提升了使用门槛,但也增强了整体安全性。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若系统自带商店已能满足日常需求,自然倾向于选择更便捷的方式。

互联网巨头们也曾试图争夺这个入口。百度在2013年以震惊行业的19亿美元天价收购91无线,看中的正是其作为“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价值。 收购后,91助手与百度手机助手合并,一度成为市场第一。

阿里也在2016年以2亿美元收购了豌豆荚。 腾讯则另辟蹊径,利用微信的庞大用户体量,将应用宝与微信更新绑定,强行导流。 然而,当手机厂商开始收紧权限时,这些软件巨头即便拥有超级App,也难以抗衡硬件底层的限制。

第三方应用商店衰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应用分发方式本身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小程序生态的崛起,让许多轻量级需求不再需要下载独立App。 微信、支付宝、百度App内部的小程序,覆盖了从生活服务到工具应用的众多场景。

应用开发者的推广策略也彻底改变了。 他们发现,与其依赖应用商店的推荐位,不如直接去抖音、微信等平台投信息流广告。 这些超级App的开屏广告和Feed流推荐,触达用户更直接、更高效。 开发者预算的迁移,抽走了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商业价值。

对于开发者而言,与手机厂商自带商店合作或者直接预装到手机中,往往是更优选择。 这意味着,第三方应用商店逐渐失去了应用供给侧的支撑。 用户端和开发者端的双双流失,开启了一个无法逆转的恶性循环。

百度早在2020年就开始逐步放弃91和安卓市场渠道,直到最终关停。 91助手的命运,从被收购的那一刻起或许就已注定。 它的流量和用户逐渐被整合进“百度手机助手”,最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回头再看百度那笔19亿美元的收购,它真的亏了吗? 如果换个视角,将这笔巨资视为对百度移动生态(如百度App、百度网盘、百度地图)的巨额流量投资,它或许并不亏。 这些产品确实借助91的入口获得了早期用户积累。

时至今日,百度App的月活跃用户数仍保持在7.35亿的规模。 相比之下,同期其他搜索引擎品牌的市场存在感远不及百度。91助手虽然关停,但它确实在特定历史阶段为百度系产品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应用宝、豌豆荚等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当华为、小米、vivo、OPPO的应用商店体验逐渐完善,内容生态日益丰富时,第三方商店的不可替代性就消失了。它们从曾经的“装机必备”,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项。

更根本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格局已经彻底改变。 入口的概念从应用商店这种集中式分发,演变为分散式、场景化的触达。 用户在哪里消耗时间,哪里就成为新的入口。 短视频、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应用,都成为了新的应用发现场景。

这是一个残酷却无法回避的现实:时代淘汰你,甚至与你无关。 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故事,完美诠释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十年间的沧海桑田。 下一个被悄悄写进历史注脚的,又会是谁呢?



上一篇:杜海涛偏伞示爱,12年陪伴温馨细节,平凡中最动人
下一篇:实体店客流难题破解!geo推广公司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店铺精准获客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