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能源战”升级:不是离我们远,而是改变你冬天的温暖方式!
10月初的一天,有点阴沉,我记得是上周五,家里电视播着新闻,俄乌战事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说起来,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最近,局势好像又朝着能源设施这块发展得更加猛烈。
隔壁老张,最近总爱搬把小椅子坐在我家院子里和我聊这些。他是以前村里的电工,虽然早退休了,平时还是很关注能源相关的事。他一边剥着手里的花生,一边盯着屏幕里的播报:"你看这次,俄罗斯冲乌克兰的天然气生产设备去的,动静这么大,不知道咱国内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我没接话,心里却琢磨着。新闻里那段采访还在播放,乌克兰的国有天然气公司“Naftogaz”发表声明,说这是自2022年冲突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袭击——光是从攻击波次上俄军用上了35枚导弹和60架无人机,专挑乌克兰东北部哈尔科夫州和中部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打。Naftogaz的负责人谢尔盖说,有些地方损毁得特别严重,还有好几个地区已经开始停电。
我一边听一边觉得后背凉飕飕的。老张倒是忍不住了,又插了句:“你知道吧,那种大设备,一旦打瘫了想修可没那么容易,冬天再来点儿冷空气,大棚咋保温?城里咋取暖?几个小时没电都能把人急得够呛,你还记得去年冬天那事儿吧?”
他说的是2022到2023年的那个冬天。当时俄军也是猛砸乌克兰的电网,雪下得大,气温直往零下几十度跑,数百万人都陷进了冰冷黑暗里。一想到那情景,我脑袋里就浮现出当年新闻上那些住在冻得发白的公寓里的乌克兰人家——锅炉瘫痪,孩子们围着几盏快没电的灯取暖,大人则用晒阳台都来不及干的厚毯子堵门缝。
电视又切了一条反击新闻——这次乌克兰对俄罗斯奥伦堡州的一座炼油厂来了个“远程无人机精准打击”。距离俄乌战区有1400公里的地方,啧,有点出人意料。老张听到这里,直接坐正了身子,问了句:“你觉不觉得,这是奔着‘以牙还牙’去的?咱俩隔壁村那老郭不也搞能源运输的吗,他去年就说俄国炼油厂这块若受点儿啥冲击,外头供应链都得短时间跟着乱套。”
我想了想,的确有道理。这炼油厂能炼出成品油,牵动的是国内和出口两部分市场。俄国能源出口可是他们财政的大头,乌克兰瞄准这地方显然不是一时兴起。电视上还特意提了,炼油厂被打损失具体没有公布,但那边州长的发声也挺含糊,就说“无人机击中了工业设施”,其他啥都闭口不谈。
我转过头问老张:“你猜,这样打来打去,最后到底是干啥呢?谁也不可能真守不住自己的家底,冬天不是还早,国际社会能让这些事儿就这么发展下去?”
老张咂摸着嘴想了半天,最后嘿嘿一乐,“还记得老师上学讲的战争罪里说攻击平民设施有问题吗?现在的国际刑事法院真发了逮捕令,俄军前防长就吃了这亏。但话又说回来,真要都讲那一套,乌克兰这摊事什么时候歇得了啊?不过换了咱,日子还得继续过,这都10月了,家里的柿子这些两周后得摘了,不然冻坏了,谁还能指望啥补贴来修修果树啊。”
听他这一讲,我突然明白,这场事看着离咱生活远,但一到能源、物价、民生这些话题,谁又能说今天的焦点不会影响未来?但等到我们这些百姓小日子真能安安稳稳了,两国间这“能源攻防战”背后的那些细节,估计也早成历史书里的一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