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高铁,所以想来一个一桃杀三士,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结果发现没人搭理他
越南高铁梦碎,670亿美元项目23年难产,多国博弈背后真相惊人
670亿美元,23年,一条1540公里的高铁蓝图至今仍只是图纸上的符号。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像一场漫长的国际拉锯战,从雄心勃勃到尴尬搁浅,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国家动脉”为何沦为多国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答案藏在越南“既要技术又要资金,却不愿让利”的算计里。
“渔翁得利”算盘落空:谁在拒绝越南?
2001年,越南首次提出南北高铁构想,当时其铁路系统75%仍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窄轨米轨,故障频发,时速不足50公里。 2006年,越南与日本签署备忘录,日方承诺以官方发展援助(ODA)形式支持项目,但谈判时越南反复压价,甚至要求“免息贷款”。 日本企业测算后发现可能亏本,最终撤出。
2015年,越南转向全球招标,但条件苛刻:外资须在越成立合资公司、转让核心技术,且40%零部件需本土生产。 欧洲企业评估后认为“出钱出力不讨好”,纷纷退出。 2018年,中国中铁提出投资580亿美元,但要求50年运营权,越南却希望“免费拿技术”,合作再次告吹。
越南的策略是让中日欧等巨头相互竞争,从而压低成本并获取技术。 但现实是,各国对核心技术保护严密,且越南的财政能力和合作诚意备受质疑。日本媒体直言,越南项目“预算超支、工期延误风险高”,而中国在印尼雅万高铁的成功案例(8年建成、时速350公里)更让越南的拖延显得尴尬。
私企救场? 首富的冒险与争议
2024年,越南首富潘日旺的Vingroup集团突然提出以私营资本主导高铁建设,承诺承担20%投资(约120亿美元),并向国家申请35年期无息贷款覆盖剩余80%资金。其新成立的VinSpeed公司宣称将与中国、日本、德国企业合作,目标2030年通车,比政府计划提前5年。
但越南国内质疑声不断:Vingroup旗下电动车企业VinFast在2024年亏损32亿美元,且集团毫无铁路经验。 更关键的是,越南政府虽想摆脱外资依赖,但67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3年GDP的17%,若项目失败,财政风险巨大。
大国博弈下的技术壁垒:越南的“两难”
越南对技术的执着使其陷入困境。 例如,日本新干线技术成熟但成本高昂(每公里约3.6亿元),且坚持使用本国标准;中国方案性价比高(每公里1.5亿-2.5亿元),但越南担忧过度依赖中国;韩国技术源自法国,自身尚不完善。 越南副总理陈红河曾直接要求中国企业“既建高铁又转让技术”,被业内视为不切实际。
与此同时,越南地缘政治选择加剧了困难。 2025年,越南与韩国签署合作协议,希望引入韩方资本平衡中国影响力。 但专家指出,韩国高铁里程仅398公里,且核心部件依赖进口,难以独立承接巨型项目。
未来走向:分段建设还是全线停滞?
目前,越南计划将项目分为河内-荣市、胡志明市-芽庄两段优先开工,2035年全线贯通。 但资金和技术来源仍未明确:世界银行贷款条件严格,而越南不愿接受外资控制运营权。 云南大学学者卢光盛指出,越南若不能放弃“零和博弈”思维,项目可能继续拖延。
一条铁路,折射出后发国家技术自主的艰难抉择。 越南能否在大国夹缝中建成高铁,答案取决于它何时放下算计,真正拥抱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