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彻底输了!海军上将公开哀求:中国请停止下饺子!
最近,美国海军高层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表现,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边,有海军上将坦言中国海军在“能力和规模”上已经追了上来。他甚至罕见地公开呼吁中国“停止扩建海军”,这像极了百年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调调,透露出一种“求稳怕输”的心态。
另一边,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达里尔·考德尔上将却又站出来,承认在舰艇“数量”上确实落后。但他坚称这只是“小问题”,高调宣扬美军的“质量优势”无可匹敌,主张停止与中国进行数量竞赛,这明显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究竟是战略混乱,还是另有隐情?答案或许没那么复杂:美国海军,是真造不出船了,他们的言论更多是说给国内听的。
造船厂“生锈”了
不论将军们怎么说,一个事实摆在眼前:美国的军舰正在越补越少。今年,美军计划退役19艘舰艇,却只有区区6艘新舰服役,净减少13艘,现有舰队规模不足290艘。
这可不是偶然。冷战后,美国造船业大规模关停,导致产业链断裂,技术人才断层。大型船厂屈指可数,这些都让造船能力大打折扣。
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证实,过去20年造舰预算翻倍,舰队规模却原地踏步。中国造一艘052D驱逐舰,大概一年半就能下水。
美国呢?一艘新舰从预算到服役,动辄就是五到十年,期间预算超支更是家常便饭。两国造船速度对比鲜明。
比如那个“吞金巨兽”福特级航母,预算像火山一样喷发,技术故障不断,足足延期八年才勉强部署。曾经雄心勃勃的“381舰艇计划”,如今听起来也像是个笑话。
国土安全局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当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突破370艘,并预计2026年可达455艘时,美国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质量优势”?听起来像自我安慰
考德尔上将那套“质量论”,听着挺有气势,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十分脆弱。曾几何时,技术代差确实是美军的王牌,但这张牌的光芒正在迅速黯淡。
就在考德尔大谈“质量”前一周,海军作战部代理部长詹姆斯·基尔比可没那么乐观。他公开承认,美国造舰能力与中国存在“显著差距”,几乎所有项目都面临延误。
美军自己的高科技项目也是麻烦不断。比如耗资巨大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项目被大幅削减至仅三艘,根本无法形成战力。
濒海战斗舰更被讽刺为“近海镣铐”,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反观中国,055型万吨大驱和福建号航母相继服役,其设计理念和实战能力,已经不逊色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军同类舰艇。
海军专家里希特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的美国海军,处境和当年依赖冷战旧舰的俄罗斯海军颇为相似。考德尔的“质量论”,更像是为安抚内部情绪,制造的“虚妄印象”。
真正的战场:从太平洋到国会山
那么,这些海军将领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的话,究竟是讲给谁听的?你以为是对太平洋彼岸的喊话?错了,真正的听众是近在咫尺的国会议员们。
无论将军们承认“能力相当”的示弱姿态,还是强调“质量优势”的嘴硬说辞,核心意思都一样:国会诸公,再不加大投入、重建工业基础,美国海军就真的要“玩不转了”!
这番表演,一层是给外部看的缓兵之计,更深一层,则是向国内议员发出的求救信号。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是穷国互相限制,现在却是美国单方面掉队,想拖住加速的中国。
为了弥补产能,美军内部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造舰任务外包给日韩盟友。这种动摇国本的念头,遭到了美国造船协会和工会的强烈反对,斥责为“出卖国家主权”。可见其内部的绝望与挣扎。
将军们在国会的发言,其实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哭穷”路演,目的是争取更多预算和政策支持,以挽救日益衰退的本国造船工业,维系其全球霸权的野心。
结语
所以,美国海军高层这种“双重话语”,并非精神分裂,而是其全球霸权惯性与国内工业实力脱节的必然写照。当造船厂的轰鸣声弱于国会的争吵声时,任何言语上的强硬或示弱,都显得苍白无力。
真正让美国海军陷入困境的,从来不是别国的追赶,而是其自身早已锈迹斑斑的工业“地基”。这面镜子,映照出的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美国自身在一个新时代面前的深刻焦虑与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