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飞行员实测揭秘:阵风为何被称为全能战斗机真相

发布日期:2025-08-17 20:36    点击次数:96

2009年法国伊斯特尔的试飞记:一位英国飞行员与“阵风”战斗机的碰撞

马赛南边,初夏的风里带着点咸腥味。那天我拎着行李箱进了伊斯特尔基地,一路上心里头琢磨得厉害——法国人造飞机到底是啥路数?从小看着家门口农田上空偶尔掠过退役“幻影”的身影,没想到这次真要摸一把传说中的“阵风”。老爹年轻时在英国皇家空军修过喷火式,说起法国飞机总摇头晃脑:“他们喜欢搞花活。”可到了现场才知道,这花活有时候还真能救命。

说起来,“阵风”被称作全能战斗机,不光是广告词儿。以前村口老王讲他当兵那会儿见过F-4幽灵、米格-21对峙,都是各有专长。可现在这帮欧洲人玩的是“大杂烩”,什么都想装进一架飞机里——鸭翼、数字飞控、智能吊舱、各种导弹……就差厨房没搬上去给你煮咖啡了。

坐进B301号双座机前,我只在厂房外面摸索了1个半小时座舱布局。这事儿放别国早挨骂,但达索工程师跟我说:“我们就是要让新手也能直接开出去打仗。”果然,全程自己操作,没有模拟器预热,也没地面教官唠叨,就像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上来就下坡冲刺,还不许摔跤。

“阵风”的驾驶杆和油门杆集成了一堆按钮,有些做得矮胖圆润,用手指一摸就知道哪个管加力哪个调无线电。法军伙计还炫耀,说以后升级语音控制,到时候喊一句它自己切换模式。我想起前年听国内专家讲歼-20也准备搞语音输入,不知谁先用顺溜。

启动发动机那会儿,我注意到仪表盘上一块小板,是专为遥测数据留的接口。这种细节以前只在NASA资料里见过——据说1970年代达索内部曾流传一句话:“真正好的战斗机会让员觉得无聊。”后来查到资料,最早提出这种理念的是达索创始人的女婿,他还是个钢琴爱好者,总觉得操纵感应该像弹黑白键一样自然。

滑出跑道的时候,我穿着标准抗荷服,但没有背心,因为座椅后倾30度,据本地技师讲,这是为了减轻大G下对身体脊柱压力。“你们英国人太拘谨,”他拍我肩膀,“我们靠设计省事!”其实也是实话,那姿势让我差点以为要睡午觉,不过拉杆瞬间醒神:加力起飞9秒破百节速度,比小时候骑二八大杠下坡还猛,只不过屁股底下不是铁皮而是一台怪兽。

中途插句闲话。我大学同学小林现在就在图卢兹干航空电子,据他说Spectra电子对抗系统原型开发时,有一次夜间竟然误报,把附近农庄里的拖拉机当成敌方雷达源,全队笑疯。他们最后改算法才解决。据公开文献(Le Fana de l’Aviation, 2012年第7期),Spectra的数据融合技术部分借鉴自民航自动避障系统,这算半个冷知识吧,在国内论坛很少有人提及这一段历史渊源。

高空狗斗环节,让我惊掉下巴。“幻影”2000作为陪练,对比下来感觉像拿诺基亚磕iPhone。“阵风”的滚转速率270°/秒,而且推力随叫随到。在350节速度状态下一脚踩满+5g转弯,还不到极限。我回忆起前几年采访意大利退役教官,他曾抱怨台风EF2000虽然性能强悍,可复杂度太高,新兵容易迷糊。而“阵风”强调一点,就是让菜鸟也敢于全速压榨性能。这倒跟某些德国机械钟表异曲同工:精密但不娇气,该干嘛干嘛去,不挑主人的毛病。(信源:2021年《欧洲防务观察》)

低空穿山谷的时候,自动驾驶仪和油门协作紧密。有趣的是,本地一个负责地勤的小哥告诉我,他们平常给新来的外国试飞员都备两包薰衣草香囊,说是防止晕车,其实怕吓坏胆子小的人。据称前年有位北欧女试飞员第一次低空穿越阿尔勒西南断崖时直接吐了一鞋。不过据我的体验,这机器确实稳得离谱,即便横扫狂野西北季候风,也只是轻微颠簸一下,下视显示器上的数据泡泡跳动得比隔壁老太太晒被子的手法还规律。不愧号称全天候多任务平台,小镇酒馆老板娘都能念出几种外挂武器型号来——她侄子就在波城修理AASM炸弹,每次回来都抱怨螺丝规格难买,要托人在巴黎订货寄回乡下邮局自取(信源来自当地人口述)。

快降落前,那熟悉又陌生的16°迎角让我直犯嘀咕,以为轮胎肯定砸烂跑道。但事实证明碳刹车效率逆天,加之发动机响应快,一脚刹住滑行距离不到500米。降落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体验:第一趟用自动油门懒洋洋飘进去;第二趟模仿航母短距转弯险些冲偏,好在平显符号明晰;第三趟全凭肌肉记忆硬刚下来,大汗淋漓却安全无恙。一旁观摩的小学徒偷偷拍照发朋友圈,被班长抓现形罚洗整套工具箱一天,据说照片后来流入巴黎某军事论坛,引发关于舰载型可靠性的争论。(相关讨论见Defense-Aero.fr 2013年存档)

值得补充的一件旧闻,上世纪90年代末,“阵风”项目险些因预算问题腰斩。当时法国内阁会议纪要泄露出来,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上下激烈辩论。有议员甚至引用19世纪普鲁士名将毛奇的话反驳削减经费决策:“战争不可预测,而装备必须万无一失。”最终政府顶住压力保住项目,否则今天世界海军航空力量格局或许完全不同。(此轶事参见《解放报》1998年6月旧档)

至于所谓第五代隐身优势,其实业内圈子私底下常开玩笑,美国F-22虽然牛气哄哄,但维护成本和弹药挂载限制足够让任何一个财政部长夜不能寐。一位土耳其顾问喝醉酒吹牛,说如果再遇经济危机,他宁愿采购十架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凑合用,也不敢招惹那些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大胃王。而且现实中不少国家海陆两栖部队预算有限,都盯准了既能陆基又可舰载的平台,“阵风M”正好卡在这个需求缝隙,所以出口市场近几年热闹非凡,也是情理之中罢了(参阅FlightGlobal 2022年度报告)。

写完这些碎碎念已是深夜,小旅馆窗外偶有猫叫声混杂远处火车鸣笛,让人莫名联想到高速俯冲中的尾焰呼啸。如果哪天真要扛枪披甲奔赴未知疆场,在所有选项里面,大概还是会选这样既靠谱又带点浪漫主义色彩的家伙吧。希望永远不要真的需要做那个选择,就像小时候爷爷灶台边常挂的一句话:“兵者凶器,不如安居。”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Le Fana de l’Aviation》2012年第7期、《欧洲防务观察》(2021)、Defense-Aero.fr 2013存档、《解放报》1998年6月及FlightGlobal年度报告等渠道,以及当地居民口述与个人经历整理。



上一篇:罗体: 法昆多-冈萨雷斯将离开尤文 热那亚&迪拜祈祷&西班牙人有意
下一篇:深圳女款棒球帽轻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