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年轻当借口!中国女排真正缺的是天赋和基本功
朱婷24岁时已是奥运冠军、世界杯MVP得主,博斯科维奇同样在青年时期就率队夺得世锦赛冠军。相比之下,如今22岁的吴梦洁和庄宇珊尚未取得任何重大国际赛事突破,真的是因为年轻吗?
“这批球员年轻经验不足。”这是中国女排近年成绩不佳时最常听到的解释。但看看世界排坛的历史,真正的天才边攻手从来不存在大器晚成。
朱婷24岁时已经带领中国队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个人荣膺多项大赛MVP。博斯科维奇同样在青年时期就率塞尔维亚队夺得世锦赛冠军。
反观现在中国女排的边攻手,吴梦洁22岁,庄宇珊22岁,都比朱婷第一次拿世界冠军时年龄大,却依然在国际赛场上举步维艰。
朱婷的成长轨迹堪称天才球员的典范。2012年,18岁的朱婷荣膺亚青赛MVP,从此开启大赛夺冠和斩获MVP的收割机模式。
2013年,19岁的朱婷在U20女排世锦赛(世青赛)摘得MVP,八场比赛进攻斩获135分,是夺冠的最大功臣。
2015年,21岁的朱婷已经夺得世界杯冠军并荣获MVP。2016年,22岁的她带领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金牌,再次荣膺MVP。
博斯科维奇同样如此。18岁时就凭借在世界杯上的精彩表现,让中国女排险些输球。之后带领塞尔维亚队两夺世锦赛冠军,个人也获得最有价值球员。
目前这支中国女排的边攻手们,确实还没有展现出世界级的天赋。吴梦洁22岁,身高1米89,出道时曾经主打副攻,后来改打主攻手。庄宇珊也是22岁,身高1米84,是2023-24赛季中国女排联赛的得分王。
虽然在国内联赛表现尚可,但到了国际赛场,一遇到强力发球和高质量拦网,她们的进攻就显得力不从心。2025年世锦赛上,中国女排甚至创下了近年来的最差战绩。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婷在24岁生日时,已经带领国家队收获了亚运会冠军、世界联赛铜牌和世锦赛铜牌,在瓦基弗银行也收获了三冠一亚的好成绩。
日本女排为中国队提供了另一种发展思路——没有绝对的天赋,就靠极致的基本功和战术素养。
在今年世锦赛上,日本队表现出色,击败荷兰晋级四强。观察比赛可以发现,日本队在发球方面领先我们至少两个档次。
他们的小球串联精细,防守出色,能够突出进攻重点。石川和和田由纪子等球员表现抢眼。
更重要的是,日本队员的心态稳定,技术全面。石川作为全面主攻,技术调配得当,表现十分稳定,在攻防两端都展现出高水平。
日本排协展现出远见,派遣多名国家队队员前往意甲联赛打球,收效显著。石川在意甲的表现明显有所提升,这得益于高水平的比赛锻炼。她通过参加意甲联赛的历练,学会了应对高大的拦网。
反观中国队员,继续依赖全运会和中国联赛,与国际差距只会拉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心态和比赛阅读能力上。在高水平联赛中,球员们学会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局面。
中日女排的另一个明显差距在于背飞技术的运用。岛村春世目前已成为世锦赛背飞高手,而中国女排却丧失了这一传统技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直至国家队,我们找不到一个擅长背飞的球员。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副攻能够掌握背飞技术,就不会频频被拦截。这是一种技术的失传,也反映了基层训练存在的问题。
当一支队伍既没有超群的天赋,又丢失了传统的技艺,它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中国女排的现状,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体系出现了问题。地方队与国家队利益不一致,全运会压力下,各省队更看重短期成绩,不愿放核心球员到国家队集训。
青少年培养功利化,基层体校追求成绩,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忽视基本功和全面身体素质发展。导致不少年轻球员技术粗糙,发展潜力有限。
日本排协派遣多名国家队队员前往意甲联赛打球,目前效果显著。这让明年的亚锦赛对中国队来说充满挑战。
朱婷在第二个本命年时,已经从羞涩的少女成为了顶天立地的排球“女皇”。她完美诠释了成名要趁早的真谛。
如今的中国女排,既缺少朱婷、博斯科维奇那样的天才球员,又没有日本队员那样扎实的基本功和战术素养。于是,在世锦赛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一被对手研究就打不动了。
问题不在于年轻,而在于天赋不足+基本功不扎实。这才是中国女排需要直面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