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西界「爱马仕」,背刺多少一线白领?
众所周知,人上了一定年纪,就会和生活逐渐达成某种“妥协”——
电视剧,要看短小轻松搞笑的,因为能放松脑子;
追星,要喜欢甜妹类型的,因为能放松眼睛;
养花,要养颜色鲜艳没有味道的,因为能放松鼻腔;
一切都以放松为主。
就连现在的白领工位,也已经从前两年的冷淡风,整整齐齐转弯了:
亮黄色格纹的电脑包,粉红格子的垃圾桶,
蓝粉撞色的本子,还有长得像一颗苹果的电风扇......
一问,都说:“因为看起来‘不像那么回事儿’,比较放松脑子……”
这些小东西,花花绿绿、琳琅满目,多巴胺风、高饱和度。
上面还印着四个字母:
Tagi。
本来以为是在某多多上淘的“1块9批发小玩意儿”,结果一查价格,不少人直接破防:
“凭什么这么贵,还有这么多人买?”
这么贵,那么火?
各位别说话,我们先来一波“赛博逛街猜价格”小游戏。
提问!🙋
这个形状酷似垃圾袋、格纹像程序员的工服、宛如2002年在校门口花2块买的小书包,多少钱?
锵锵!
242块,能买121个梦核小包。
提问🙋
这个能放在客厅、趴在卧室,百搭各种装修风格的可爱小狗的纸巾盒,要多少钱?
锵锵!
229块。
名创优品看了沉默,番茄口袋听了流泪,jellycat也得沉吟一句:加点钱就能赶上我了。
那么,销量最高(超3万单)的杯子,超高瓶身,一看就知道是stanley的姐妹款,多少钱?
优惠前229,甚至比原版史丹利还要贵10块钱……
除此之外,还有269块的首饰盒,
229块的手机壳,
250块、买了狗还不一定躺、半年以后还要扔掉的狗窝……
编辑部老G锐评:“简直邪了门。”
可更邪门的是,一旦你站在店里,捂住荷包的手鬼使神差就松了。
李周在Tagi店里只逛了二十分钟就提了三件商品出来:
“千万不要在刚发过工资、压力又很大的那天,走进Tagi,千万不要。”
“起初觉得义乌小商品市场逛逛得了,后来觉得诶呦有点可爱,
然后想象这个摆在再后来莫名其妙扫了码,付款走出来时脑子都是空的,像被下了咒。”
站在Tagi店里,墙面是奶油黄和水鸭绿,
货架上堆满体积小、颜色甜、功能模糊,但让人忍不住“好可爱哦”的小东西。
像奶油蛋糕一样的桌面风扇,配色是2025最in的泡泡粉;
像米其林水晶轮胎的香薰,用木鱼棒告诉你,“不用敲,放在那儿功德就能+1+1。”
加湿器、收纳盒、水杯、吊坠,连粘毛器都做成了小狗爪子形状。
“你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刚性需求,但你就是忍不住想捏一个回家。”
高饱和的糖果色系、圆润的几何造型、标志性的苹果元素,看一眼心情就愉悦:
“你知道为什么探望病人要送花吗?
是,你知道它容易谢、不实用、不便宜,但是就是看到心情好——Tagi同理。
“我有义务在我颜色灰白、心情暗淡的办公室里,加一点彩色多巴胺,让上班这件事不那么难熬。”
包包越小,咖位越大,只能装装可爱的设计,反倒更能彰显自己的privilege:
“戴着Tagi小花发卡的女孩,
不该狼狈地蹲在快递站翻找包裹,
而应该在阿那亚的红色苹果屋前,
让阳光给头顶的彩虹小物打光。”
问就是不上班,不用卷,永远年轻,永远鬼马在线。
男同事穿着冲锋衣、背着户外包、拿着钛杯、假装不在东二环而在bromo火山的时候;
女同事就用这种圆头圆脑、鲜艳跳跃、可爱的多巴胺小物,把办公室装扮成主题乐园。
买Tagi的人是没有班味的,它用几百块的代价,轻松置换出“有审美”、“懂生活”、“跟得上这波潮流”的身份标签。
作为一个杂货品牌,你很难在收纳盒、水杯这些单品中找到谁是top1,
毕竟它家最出圈的,不是某个单品,某种功能,而是某种情绪。
作为“多巴胺办公美学”的发起者,Tagi高频出现在小红书博主的#工位布置和#OOTD(办公版)当中。
即使是最基础的塑料小物,简单的造型,
但当那个标志性的苹果和高饱和色在会议桌上露出来时,它已经无声地为打工人的简历镀了层金。
“别看我现在对着Excel表,但我不过是出来体验生活罢了——会议结束就飞去海边度假了,懂?”
拥有它的生活不该是被kpi和ddl榨干。
而是牵只品种狗、推着公路车,途经街头咖啡店的时候顺手买了杯手冲,再和同样遛狗的老外攀谈两句的easy人生。
怎么说呢,就是一种中产、自由、心态好的三重buff。
当然了,这些都是拥有之后的感受。
看到价格后,大多数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社交平台上,无数人控诉:
“Tagi好可爱,但我不允许你有的这么贵。”
“谁能把Tagi的价格打下来,一个小小支架要80我真的痛了。”
“吃相太难看了,79的杯子没盖。”
甚至在接受了Ta币价格体系后,还是会被它的歹毒刺痛到:
“别被门店灯光骗了,Tagi离开环境就‘掉价‘。”
“Tagi是把自己当香奈儿吗?”
更常见的是,“买回家三天没拆封,第五天开始反思,我到底为什么买它?
然后第六天看到同事桌上同款,又觉得’真香‘。”
Tagi似乎是那种你“买的时候上头,拆完以后清醒,用起来又忍不住暗爽”的典型品牌。
你要说它骗钱吧?好像也不是。
它没有夸张宣传,也不炒作稀缺,只是静静等你情绪低落或想小小“犒劳”自己时路过——
然后温柔地刺中你的钱包,顺便给自己上个“有趣灵魂”的tag。
“从并不感兴趣到疯狂迷恋Tagi,救命,不到两天化妆包和钱包已经都是Tagi了。”
所以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这种“可爱又贵、不实用还上头”的小东西,还是能卖爆?
“多巴胺税”,到底值多少钱?
在这个比价成瘾,大家消费愈发理性的社会里,Tagi不仅没有降温。
前段时间淘宝发布的618商品战绩中,Tagi成功拿下类目TOP1。
社交平台上,关于“Tagi怎么就突然火起来”、“求Tagi替代品牌”的帖子总是层出不穷,
但奇妙的是,骂归骂,买照买。
“明知道溢价,但每次路过/逛淘宝”还是像吸铁石吸进去。”
归根结底,还是Tagi能提供给人的情绪太强了。
在Tagi之前,这个“家居好物”赛道上,曾经是muji的天下。
muji主打一个用白色、米色、木色的低饱和度,加牛皮纸、半透明塑料的极简材质,
把“安静”、“自然“、”性冷淡“的审美,种在消费者心中。
顺便以比在日本高30%-50%的价格,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要说价格刺客程度,它比起Tagi也是旗鼓相当。
然而这几年,消费者们逐渐开始回过了神:
300块的家居服是很好,但是有必要吗?
96块的保温杯不错,但是19块9买不到吗?
两个10块的无缝发绳固然好用,但我吃海x捞送的难道就用不了吗?
再看看代表muji的日系审美,也多少觉得有点“跟不上时代精神”。
“原来看着性冷淡风觉得舒服,现在感觉太寡淡了,整个人都会变闷。”
毕竟现在,是属于多巴胺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多彩色。
而Tagi正好,主打的就是色彩缤纷、造型可爱、让你“眼前一亮”的小东西——
只是也同样,价格有点刺痛我们,而已。
当你撕开Tagi标志性的包装盒,捏住那个有着彩色波点的防晒伞,就像把天空揣进了手心。
“这玩意儿放工位上,老板骂我的时候都能少折寿两年。”
不少买Tagi比基尼泳衣的人甚至不装了,坦白了,
“美丽的小废物是不可能穿上去有用的,但穿上它我就是小美人鱼。”
一言以蔽之,它就像成年人的家家酒,让人在高压、内卷、信息爆炸的年代,重新获得简单直接的快乐。
比如,成年人不爱喝水怎么办?
“赶紧给自己安排Tagi水杯鼓励鼓励。”
加班加到昏厥怎么办?
“看着包包上的小狗挂饰就感觉轻薄的灵魂被烫卷了边。”
此时,价格小贵又如何呢?
“为什么不对自己好点,我就要买Tagi的手机壳!”
它给人的正向情绪反馈永远是即时的,实实在在的——
拆开高级感包装盒的惊喜、摸到毛绒手机壳的治愈、拍照发朋友圈收获的点赞,就像网友说的,
“拿着Tagi水杯上班,不会提高效率,但能缓解想辞职的冲动。”
这就是Tagi性价比不高却依旧有人买单的原因,它玩的是一种“情绪溢价”操作。
就像近两年爆火的jelly cat、chiikawa、Labubu,依托情绪有了人传人效应。
为了让自己“身价提高”、“物有所值”,Tagi开始把自己包装成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进入各种集荟、集合点、买手店,还往文艺青年的老巢挤。
上海文艺青年扎堆的乌鲁木齐中路,Tagi开设了第一个线下店“mini塔皮屋”。
在北京的文艺飞地阿那亚,tagi也是种上了自己的苹果屋。
你知道的,什么东西但凡沾了文艺的边,那就贵的有了一些道理。
而在线上,Tagi则通过明星、kol进行社媒传播造势,
新晋顶流妈咪宋佳的包挂、孟子义的同款水水、张婧怡的多巴胺手机壳……
总能吸引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女粉,围观甚至冲动消费。
“哪怕买来自己不用,送人也是极好的。”
此时,使用Tagi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情趣的象征,
就像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的描述:
“人们不再根据自己是谁来选择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决定自己是谁。”
「小东西」,一种生活的出口
当LADY GAGA在新加坡演唱会上重新穿上奇装异服唱起《Bad Romance》的时候,有网友形容:
“泪目了,有一种经济上行的美。”
Tagi也是一样,它的多巴胺配色,像给生活做了一次人工呼吸。
毕竟这年头,谁还没点焦虑?
打开手机,每天几十个坏消息,
工作kpi压得喘不过气,房贷车贷像紧箍咒,
刷个朋友圈,朋友们在世界各地打卡拍照,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伤情人。
而Tagi却像给生活这碗苦药里突然丢进了一把彩虹糖。
加班加到深夜怨气冲天时,桌上那个傻傻的狗狗在对你咧嘴笑,
在地铁里被挤成肉饼时,摸到兜里的心形手机壳,堵着的那口气就顺了点。
它不负责解决老板的PUA,也不承诺让房贷全免。它只做一件事:
用最扎眼的颜色、童趣的造型,强行让你“重启人生”,回到那个包容一切新奇、sense、怪脾气的年代。
说Tagi是智商税是不对的,比起被“拿捏”,它更像是都市打工人为自己准备的“降压阀”。
这个时代,人们更需要情绪价值和“犒赏感”。
这种“虽然性价比不高、但是总价值也不贵”的小额消费,就像是给自己的小奖励。
价格不贵,也能显著改善和情绪,已经是这个时代性价比很高的“幸福消费”了。
口红是这样,Tagi也是这样。
当生活压力逼着牛马举白旗,他们则举起苹果水杯说:
“尽量晚一点投降。”
它不是人生大梦的一部分,但能填补“今天太累了”的那个缝隙。
所以,Tagi这类“小东西”的爆火,是对生活压力的一次温和反击。
那是一种,“生活还可以被喜欢”的幻觉,是“只要可爱就好了”的慰藉。
就像《濑户内海》里,高中生濑户问内海:
“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而不能在河边虚度呢?”
或许,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一定要用理智决定。
定义人们生活的,还有想要快乐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