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杨紫沈梦辰同框亮相,服装引发热议却意外获奖
最近《锦绣芳华》那叫一个甚嚣尘上,朋友圈、微博,哪儿哪儿都是,简直想作壁上观都不行。
剧情咱暂且按下不表,但凡点开一集,弹幕里十之八九都在赞叹行头。
李现的弁服,杨紫的襦裙,沈梦辰的珠翠,一个个都跟从丹青里摹拓出来似的。
这剧能“独占鳌头”,衣饰确凿劳苦功高。
但问题来了,看官们为啥这般捧场?
莫非仅仅因为“悦目”?
咱先说说这“悦目”。
《锦绣芳华》的衣饰,的确颇费心思。
从缣帛质感到绣纹黹作,从配色设想到佩饰细部,都力求复刻唐时风貌。
就拿李现的弁服来说,乌纱帽、革带,这些都有出处的,不是随意披挂一件古装就了事。
杨紫的襦裙,据闻师法敦煌壁画,颜色韶秀,款式翩跹,顷刻就把人牵引回了那个绮丽的大唐盛世。
沈梦辰的头饰,更是夸诞到极致,但戴在她头上,居然也毫无龃龉,反而显得雍容华贵。
然则,仅仅是“悦目”,就能让一部剧谮言啧啧吗?恐怕未尽其然。
这背后,实则潜藏着看官们对“文化自信”的渴求。
这些年,华剧的古装造型,要么是千人一面的“影楼范儿”,要么是郢书燕说的“怪诞风”,真正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寥若晨星。
《锦绣芳华》的横空出世,犹如一股清冽,让看官们见识到了华剧在服化道上的用心和精进。
更深一层来说,看官们追捧《锦绣芳华》的衣饰,亦是对“文化赓续”的呼唤。
唐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至关紧要的时期,殷实阜盛,文脉鼎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通过电视剧的衣饰,让更多的人知悉唐朝文化,感悟唐朝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件饶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觉得,《锦绣芳华》的衣饰过于锱铢必较“复刻”,反而显得有些“呆板”。
毕竟,电视剧不是纪录片,适当的艺术润饰也是无可厚非的。
况且,每个人的审美都各有千秋,有人钟情“复刻”,亦有人青睐“别出新裁”。
再说了,电视剧的奏凯,也不仅仅靠衣饰。
剧情、优伶、制工,哪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剧情褦襶,优伶演技欠奉,纵使衣饰再精妙绝伦,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与坊间所见迥异,看官们对古装剧的期许,实则素来很高。
他们既希望一睹精美的服化道,也希望观赏精妙的剧情和优伶的精湛演绎。
唯有各方面都臻于至善,方能真正赢得看官的青睐。
是以啊,《锦绣芳华》的“衣饰独占鳌头”,表面上看是服化道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是看官们对文化自信的渴盼,对文化赓续的呼号。
但愿华剧能多出一些像《锦绣芳华》这般用心的鸿篇巨制,让看官们在欣赏精美服化道的同时,亦能体味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远播”,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