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周三公开宣称,中国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出口加剧美中关系紧张,并再次将中国称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发布日期:2025-10-08 15:05    点击次数:171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周三公开宣称,中国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出口加剧美中关系紧张,并再次将中国称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发起的严厉限制措施,非但未能阻止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所面对的,并非期待中的市场优势,而是一连串令人沮丧的现实局面。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却在这股压力之下展现出惊人的发展势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不断突破技术壁垒。

这种态势的转变,正悄然重塑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多个场合反复使用“对手”这一词汇,意图通过半导体技术限制手段牵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步伐。

然而这一系列举措非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促使中国加速推进自主技术研发的进程。

这场围绕尖端技术展开的国际博弈,最终呈现出令人深思的戏剧性转折。

今年初美国政府颁布最新管制条例,将中国列入最高风险等级名单,全面中止对华出口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产品。

这类芯片作为人工智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

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这一政策背后透露出美方试图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关键科技领域快速崛起的战略意图。

但实际发展轨迹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中国科技产业在外部压力下展现出非凡的应变能力。

国内技术创新体系不仅未受压制,反而在自主可控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网络舆论对此现象作出精辟点评:限制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活动正在产生预期之外的效果。

中国自主技术替代战略正在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发展潜力。

在这场科技博弈中,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承受着尤为明显的商业损失。

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开表达了对人工智能芯片对华销售禁令的深切遗憾。

这种遗憾情绪直接反映在企业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中。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英伟达上个财政季度在中国市场创下超过5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如此规模的市场份额突然受限,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有消息称黄仁勋曾专程访华寻求维持商业合作的可行方案。

但现实情况表明,在现行政策环境下寻找变通之道面临重重困难。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

但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这场博弈的背后,不只是技术之争,更是规则之争。

中国企业现在是真的硬气,不再等风来,而是直接自己造风。

面对美国政策朝令夕改、产品缩水还涨价,国内头部科技企业干脆叫停了英伟达H20芯片的采购订单。

这款“特供芯片”算力大幅下降,功耗却没降多少,价格还居高不下,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中国监管机构曾约谈英伟达要求提供安全合规材料,但回应含糊其辞。

中国的反击不仅限于市场选择,还包括了法律手段。

2025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三份公告,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对美国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调查针对的是2022至2024年美国模拟芯片对华进口量增长37%、价格下降52%的倾销行为。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

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是中国产的,美国造芯片、雷达、心脏支架都得靠中国稀土。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后,美国福特汽车因稀土永磁材料断供导致生产线停工,F-35战斗机因钐磁体断供减产90%。

中国自主替代的底气来自实打实的技术突破。

华为在2025年发布的昇腾910B芯片,已经在多个AI训练场景中跑出了与英伟达H100相当的性能表现。

昇腾910B集群性能已达美企同类产品的83%。

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1.5%,2025年AI芯片自给率已突破40%。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中国AI芯片自给率从2024年的34%飙升至2025年年中的50%,预计2027年将达到82%。

国产芯片已经不是样品,而是真能干活了。

中国移动最近就买了2000台用海光芯片的服务器,专门用来做人工智能计算。

从气象预报到5G通信,从银行系统到医院设备,国产芯片和系统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

在操作系统方面,华为搞的鸿蒙系统,已经装在快12亿台设备上了。

不光是手机,电视、手表、家电这些东西上都能用。

今年推出的鸿蒙5.0系统,已经有1000万台设备在用了,这标志着咱们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已经站稳脚跟。

在AI生态构建方面,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合作。

清微智能的可重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000万颗,成为全球销量领先的可重构芯片厂商。

他们还与智源研究院的自主软件栈FlagOS生态开展深化共建合作。

美国对中国的限制政策已“产生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不仅没有阻止中国发展,反而加快了中企的技术替代。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芯片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同比增长62%,投资热度不减反升。

根据2025年前七个月的统计结果,中国集成电路的产量已达到2945.5亿块,较上年同期实现了10.4%的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这一期间的出口总额攀升至7784.50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1.8%。

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制造的半导体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成功拓展至海外市场。

美国模拟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例如德州仪器和ADI在2024财年分别从中国市场获得了约30亿美元和21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采取的反制举措可能会对这些企业的财务表现造成影响,进而增加其运营困难。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指出,限制对华芯片供应反而可能推动中国加快自主技术研发进程。

如今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美国半导体企业开始面临不利局面。

市场上芯片积压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型号价格已从原来的200元大幅下滑至20元以下,需求明显萎缩。

当前的芯片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限制与本土替代,而是演变为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关键进程。

美国试图通过政策手段制约中国,却遭到中方依据国际规则的有力回应。

中国的规则导向策略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支持与积极反响。

#热问计划#



上一篇:芬兰吁志愿联盟备战俄,确保援乌安全承诺可信
下一篇:没有了